姐妹们,家人们!坐好啦,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巨TM重要的话题,重要到分分钟影响你银行卡余额和人生幸福感的大事儿——顺势 or 逆势?
别看这四个字简单,里面藏着无数的坑和无数的机会。是不是常常听人说“要顺势而为”,感觉顺着大流走就对了?但有时候又听到“逆流而上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”?脑子是不是一团浆糊?到底该咋选啊?
我这个一招秒解博主,今天就帮你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!告诉你,那些真正的人生赢家、财富高手,他们是怎么玩转“顺势”和“逆势”的,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!
首先,我们得搞清楚:“顺势”和“逆势”到底是个啥东东?
简单粗暴地说:
- 顺势 (Shùnshì): 就是跟着大趋势走,跟着市场热点走,跟着大多数人认可的路走。比如前几年的房地产、互联网创业潮、短视频带货、新能源风口… 大部分人都觉得好、都在往里挤的,那就是顺势。你投入其中,就是顺势而为。
- 逆势 (Nìshì): 就是走别人不走的路,做别人觉得不可能或不理解的事,进入冷门行业,坚持自己的小众爱好,甚至是挑战现有的规则。比如在所有人都all in互联网的时候,你去深耕实业;在大家追捧流量的时候,你死磕内容质量;在所有人都觉得AI要取代一切的时候,你反而去钻研那些AI暂时无法替代的手工技艺或深度情感连接。
好了,定义清楚了。那么问题来了—— 该顺还是该逆?
答案是:没有绝对的“该”,只有“何时”和“如何”! 而且,别被表面的“顺”或“逆”骗了!这背后藏着大学问,也是绝大多数人踩坑的地方!
咱们先剖析一下,为啥大多数人“顺势”反而成了“韭菜”?
你看啊,当一个“势”起来的时候,比如短视频直播。一开始,只有少数人入场,他们是第一批顺势而为的人,享受了巨大的红利:平台扶持、流量便宜、竞争小。他们轻轻松松就赚得盆满钵满。
然后,“你看XXX做直播火了”的消息传开,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。这时候,这个“势”看起来更强了,更热闹了。无数培训班告诉你如何做直播,无数MCN机构招募主播。你心想:这绝对是大腿啊!得赶紧抱!于是你也加入了。
你入场的时候,是不是发现:
- 流量死贵死贵的,花钱投流像打水漂。
- 竞争激烈到你开播半天也没几个人看。
- 平台规则变来变去,越来越严。
- 别人都做出模板来了,你做的东西同质化严重。
- 利润越来越薄,可能还不如去打个螺丝。
恭喜你,你成功地在“顺势”的晚期,把自己活成了“逆势”的炮灰。 你逆的是啥?你逆的是“早期低成本高红利”的势,你用高成本去追逐一个红利期已过、竞争白热化的“伪顺势”。
这,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“顺势”的第一个大陷阱:把“已经成熟甚至开始衰退的显而易见的风口”,当作了“正在兴起且能带来高红利的趋势”。 当一个趋势所有人都看到并能轻松进入的时候,它往往已经不是趋势的红利期,而是竞争的修罗场了。
那“逆势”就一定好吗?就一定能屌丝逆袭吗?
当然也不是!盲目逆势更是九死一生!
你想啊,一个东西之所以是“逆势”,可能有很多原因:
- 时机未到: 你的想法太超前,市场根本没准备好接受。你像个先知一样在荒野里呐喊,没人听得懂。等你弹尽粮绝,市场才姗姗来迟。
- 方向就是错的: 这个方向本身就是伪需求,或者根本不可行。你逆着人性、逆着规律,结果就成了“犟种”,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。
- 门槛太高: 这个领域之所以冷门,是因为专业性极强、资金要求高、资源门槛厚。你啥也没有,就凭一腔热血冲进去,分分钟头破血流。
- 逆错了对象: 你逆的不是伪趋势,而是真正坚固且符合规律的基础设施或人性需求。比如非要逆着手机支付潮流坚持现金,非要逆着学习大势坚持躺平(这个逆势是逆着社会发展趋势,不讨论个人选择自由),这种逆就是找死。
这,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“逆势”的第一个大陷阱:把“有巨大潜在机会但门槛极高的未来趋势”,和“根本行不通或时机未到的伪机会”混为一谈。 盲目逆势,就成了孤芳自赏的烈士。
好了,铺垫了这么多,终于要亮出我的“一招秒解”了!!!
听好了家人们,真正的高手、真正的明白人,他们玩的不是简单的“顺势”或“逆势”,他们玩的是——“势”的底层逻辑 和 “自我”的独特价值!
这就是那一招:“别只看人多的地方!高手看的是趋势的底层逻辑,并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,决定是顺势借力,还是逆势破局,或是顺中有逆,逆中求顺! ”
具体怎么操作呢?分为三步走:
第一步:看懂“势”的底层逻辑(这才是真顺势的关键!)
别光看外面热闹是什么,要追问:
- 这个“势”为什么会出现? 它的根源是什么?是技术突破?是政策引导?是人口结构变化?是人性未被满足的需求?
- 这个“势”在哪个阶段? 它是刚萌芽(红利期大,风险也大)?是快速发展(竞争加剧,机会仍多)?是高度繁荣(竞争白热化,红利期末尾)?是开始衰退(夕阳产业,除非有大创新)?
- 这个“势”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? 它会持续多久?是短期炒作还是长期变革?
- 谁是这个“势”的最大受益者? 是早期入场者?是平台方?是掌握核心技术/资源的?是流量玩家?还是提供周边服务的人?
看懂了底层逻辑,你才能判断一个显而易见的“顺势”是不是真机会。比如短视频的底层逻辑是抓住用户碎片时间、算法推荐、以及人性的窥探欲/表现欲。这个底层逻辑是很牢固的。但直播带货到了后期,底层驱动力很多变成了“低价补贴+头部垄断”,这不是所有玩家都能玩得动的。看清这一点,你就不会在错误的时间跳进去。
第二步:锚定“自我”的独特价值(这才是真逆势的底气!)
大多数人顺势,是因为没有独特的价值,只能跟着大流,做可以被标准化的、重复性高的事。而大多数人逆势失败,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,或者根本没有能支撑逆势成功的独特价值。
你的独特价值是什么?
- 是你有别人没有的稀缺技能吗? (比如顶级的程序员、科学家、设计师、某个领域的专家…)
- 是你有别人没有的独家资源吗? (比如资金、人脉、信息差…)
- 是你有别人没有的特殊视角或洞察吗? (你能看到市场需求、技术结合点、用户痛点是别人没发现的吗?)
- 是你有别人无法复制的个人特质吗? (比如极致的耐心、非凡的抗压能力、独特的审美、强大的号召力…)
逆势,从来不是靠硬抗,而是靠你“独特且高价值”的武器。 如果你没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,逆势就是螳臂当车。但如果你有,即使是在大家都不看好的领域,你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“势”。
第三步:策略选择:顺势借力 vs 逆势破局 vs 顺中带逆
当你同时看懂了“势的底层逻辑”和“自我的独特价值”,你才能做出聪明的选择:
- 顺势借力 (Leveraging the Trend): 如果你发现一个势,它的底层逻辑健康,处于发展初期或中期,并且你的技能/资源能完美契合这个势(你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顺势中脱颖而出,而不是沦为普通玩家),那就大胆顺势!这叫“高位顺势,聪明入局” 。用最短的时间借助外部力量起飞。比如你是顶级内容创作者,赶上短视频风口,就是顺势借力,事半功倍。
- 逆势破局 (Breaking the Mold Against the Trend): 如果你发现一个领域是逆势(比如夕阳产业,或者大家都不看好),但你凭借自己的独特价值(比如独家技术、颠覆性模式、对未来深刻的洞察)能解决这个领域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,或者能预见到它未来的爆发,并且你做好了长期投入、承受巨大风险和压力的准备,那就果断逆势!这叫“低位逆势,独辟蹊径” 。这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,但也可能有巨大的回报,是你自己独领风骚的机会。比如乔布斯在微软如日中天时回归苹果,逆势推出iMac,颠覆了个人电脑设计。
- 顺中带逆 / 逆中求顺 (Blending & Adapting):
- 顺中带逆: 在一个大的顺势赛道里,找到一个没人注意的小切口,用你的独特价值去深耕,形成你的局部垄断。比如在直播带货的大潮里,别人都卖流行的东西,你独家做某个小众、高质量、有文化内涵的产品,并用你独特的个人魅力讲解。你是顺了直播的“势”,但在具体卖什么、怎么卖上,你是“逆”了同质化的玩法。
- 逆中求顺: 你逆势做了一件大家不理解的事,但做出来以后,你发现它天然契合了某个正在萌芽或即将爆发的“势”,于是你的“逆势”成果反而搭上了另一班“顺势”快车。比如你逆着流量思维,五年磨一剑写了一本高质量的书,结果赶上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、短视频平台开始推崇知识主播的“势”,你的书和你的知识内容反而成了香饽饽。
划重点!!!核心不在于“顺”或“逆”本身,而在于你有没有——
- 敏锐的洞察力: 能看懂“势”的表面和底层,识别真伪。
- 清晰的自我认知: 能准确评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局限性。
- 强大的执行力+耐心: 无论是顺势的快速迭代,还是逆势的长期坚守,都需要超强的落地能力。
我的亲测体验:
我年轻的时候,也追过几个“显而易见的顺势”。看别人做啥火了,就一窝蜂冲上去学、去做。结果往往是等我入局,红利没了,剩下的都是硬仗,我根本没能力打赢,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热情。
后来我学乖了,开始花时间去研究那些表象之下的东西,去挖掘自己的真正兴趣点和能力在哪里。有时候大家都在疯狂追捧某个新概念,我反而会停下来想:这个东西解决的真需求是什么?门槛真的低吗?它会不会很快被下一个东西取代?而对于一些看起来“不那么赚钱”或者“有点过时”的事情,如果我发现它能解决某个特定人群的深层痛点,或者它跟我积累了多年的某个独特技能高度契合,我反而会花时间去尝试。
我发现,当我在看清“势”的本质并结合“我的独特价值”做出选择时,成功的概率大大提升,而且过程也更加有掌控感,不那么焦虑。有时候是顺势起飞,有时候是逆势找到了蓝海,更多时候是在顺应大环境的同时,做一些属于我个人独有的、不随大流的差异化。
总结一下,家人们:
别再问“该顺势还是逆势”这种送命题了!问自己:“我真的看懂这个‘势’了吗?它处于哪个阶段?我的独特价值是什么?我能在这个‘势’里找到位置,还是需要自己去创造一个‘势’?我准备好承担相应的风险和付出相应的努力了吗?”
在你深入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后,你的选择会自然而然地清晰起来。
记住我说的“一招秒解”:看懂底层,看清自己,然后做出最适合你的组合拳!
共勉!希望这期内容没有枯燥到让你睡着,反而给你一些启发!
我是你们的一招秒解博主,下期再见!mua~ 💋